?

想了解更多幼教讯息,   上了幼儿园,父母仍然是孩子教育的主角,我们不仅要延续此前对孩子付出的心思,甚至更多,要用融洽、牢固的亲子关系支持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从这一点来说,想跟入园孩子保持有效沟通,父母需要把握的一个沟通基调是:确保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快乐的沟通氛围。若父母总是催逼、负面暗示等,反倒会加重孩子的抵触情绪和不适感。

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怎样做到轻松、快乐又有效的沟通呢?

上学路上说什么?

1、总体原则是要说积极的、具体的、肯定的语言,比如:

“宝宝昨天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

“老师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你,如果你能不打人,大家会更喜欢和你玩。”

“宝宝别害怕,妈妈一定会在放学时最早来接你。”

2、不说命令的、否定的、恐吓的语言,比如:

“你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能跟小朋友打架!”

“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来接你了!”

“你怎么一直都这么不懂事!在学校里再不许这样了!”

3、如果孩子有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情绪状态低落或焦虑,妈妈也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其他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可以跟孩子聊:周末想要去哪玩;晚上想要吃什么;路边看到的有趣的事。尤其可以多谈论路边看到的新鲜事。这种轻松快乐的话题,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对幼儿园的好感。

4、上学的路上往往比较赶时间,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内容不多,妈妈更要语言简练,切勿唠叨,更不要对孩子提太多要求。

当然,如果不放心,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比如上厕所或者饭没吃饱不知道说,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懂得求助等,这就需要父母平时就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做功课,比如借助绘本、角色扮演等,鼓励孩子勇敢表达。

5、老师一般都会很忙,但如果可以,孩子送到学校后,跟老师简单反应一下孩子今天的状态。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儿,在老师面前说出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在哪里。

下学路上说什么?

1、要说鼓励的、肯定的、正面的语言,比如:

“宝宝今天一天都没有尿湿裤子,像个大孩子了!”

“宝宝这几天学到的童谣,特别好听~”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儿有什么呀?”(紧接着分享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给予接纳、共情)

2、不要说消极的、否定的、批评的语言,比如:

“老师有没有打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

“你今天是不是又没睡午觉?你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今天老师教的儿歌你怎么都不会,真够笨的!”

“你是不是又不乖了/不听话了?”

……妈妈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怀疑,让孩子无法体验到快乐、积极的情绪,反而有种莫名的恐慌,导致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并且表现出缺乏自信、拖拉等行为问题。

3、多找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需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细节当中,比如:

1)聊幼儿园里的环境、器械、玩具、游戏等。需要父母主动观察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儿,或者通过与老师交流获取信息,比如,宝贝,我发现你们那个手工角落有一个新作品……

2)聊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建议用“猜测”的方式去开启话题,并多用正面的词汇去描述内容。如:让妈妈猜一猜,你今天自己主动上厕所了对不对?让我猜一猜,你今天玩了很好玩的玩具吧?

3)聊孩子的小伙伴、交到的新朋友等等。比如说:宝贝,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好像很喜欢你啊,他主动过来跟你拉手了,他叫什么名字啊?

4、少问宽泛的问题,比如:

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什么了啊?你今天都吃了什么呢?你们上课老师都教了什么呀?若问题太过宽泛,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摇头,父母同时也无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5、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同老师聊一聊孩子一天的表现。但这个时候,最好能避开孩子,以免让孩子听到一些负面信息。

6、下学的路上时间充裕,如果有条件,妈妈和孩子不妨走路回家,别太匆忙。和孩子慢慢走在林荫道中,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样的休闲时光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当中。

在这个放松的过程中,建议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的动作,比如亲亲、抱抱等。要知道,沟通不限于说话。对孩子来说,这种肢体上的交流,是更重要的沟通方式。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都在对孩子说:我爱你。

幼儿与母亲的之间建立的关系,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幼儿的长大而逐渐得到巩固与加强。但是,在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种关系将会中止,这将使幼儿很不适应,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以及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幼儿心中妈妈角色的形成过程

每个幼儿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妈妈给了他们生命,把他们带到人间,幼儿与妈妈这种其它关系无可取代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妈妈在幼儿生命中、乃至整个人生中的特殊重要性。

但是,这种生理上的特殊关系并不是妈妈这一重要角色形成的原因。刚出生的时候,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不是一种相互的感情。这个时候母子间的感情只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因为这个时候(0到2个月大的时候)孩子还太小,还处于“生物调控”阶段①。这一阶段,儿童对所有成年人都有交往的反映,妈妈对儿童来说在情感上来说和其它人一样,并不占据什么特别的优势。

随着月龄的增加,幼儿的心智逐渐成长,并且开始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由于妈妈在幼儿生活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建立了与幼儿的特殊关系。研究表明,在2至7个月的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对身边的人建立依恋关系,并且开始识别身边熟悉的人。在7个月至两岁之间,对身边的人的这种依恋关系将会逐渐清晰,由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给幼儿爱抚、关心与照顾最多的人,幼儿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安全感。就这样,在幼儿的心灵中,妈妈这一角色便自然而然地在孩子的心中建立了特殊的、其它任何人都很难取代的特殊的依恋关系。可见,妈妈这一特殊的角色在幼儿心灵中特殊的地位的形成,是伴随着幼儿身心的成长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2

幼儿上幼儿园对其心理影响的实质

在幼儿园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幼儿初来幼儿园的那几天,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幼儿园的生活很不适应,都哭着闹着要找妈妈。其实幼儿的这些表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失去了对妈妈的依恋,因而也失去了妈妈带给他们的安全感,对于陌生人的恐惧感也随之出现。幼儿的这一些心理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哭着闹着要找妈妈。

关于幼儿的依恋关系,根据约翰,鲍尔比(世界幼儿依恋问题的权威专家,二战后孤儿精神健康需要精神病医师)的相关理论②,认为幼儿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依恋关系,是一种正常的重要的心理发展需要,但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婴儿在心理上只能与某一个人建立一种最主要的依恋关系,这个人通常情况下就是与婴儿关系最密切的人,即婴儿的妈妈。幼儿离开妈妈来到幼儿园上学,在幼儿的生活中,从幼儿的心理上来说,其实质是幼儿心理对妈妈的依恋关系突然“断裂”而变得无所适从,对其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可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让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中取代妈妈,并且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幼儿产生依恋关系,并且在心灵上给幼儿一种安全感,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做好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教师如何扮演幼儿心中“妈妈”的角色

前面已经说过,妈妈是幼儿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让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中扮演妈妈的角色,对于幼儿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来说,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才能够扮演幼儿心中的“妈妈”角色呢?我认为,幼儿园教师要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第一,要像妈妈爱孩子一样爱护班里幼儿。

从文章的第一点妈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的形成来看,幼儿对妈妈的感情依恋,并不仅仅是一种血缘上的关系,或者妈妈哺育婴儿的原因,而更主要的是妈妈在生活中对幼儿无微不至地呵护,幼儿对妈妈的依恋形成是一个逐渐培育的过程,具有妈妈特征的女性都能够和幼儿建立这种依恋关系。

第二,通过幼儿的母亲等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

这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在工作中,通过家访、让父母等填写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生活方式特点等等,比如幼儿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玩具、爱听什么儿歌等等。而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必须了解的内容,了解这些更有利于照顾好幼儿,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妈妈”的形象,给幼儿提供安全感与依恋关系。

结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妈妈这一角色除了哺乳幼儿、给幼儿必要的食物外,还在心灵与幼儿建立依恋关系,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离开妈妈去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变故”,对幼儿心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扮演“妈妈”的角色,这不论是对做好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还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想了解更多幼教讯息,

觉得好了,就点个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jbw.com/kjschl/25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