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是什么?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症状体征

该病多起病于青年期,35岁以上初发者少见,常在心理社会因素刺激下,急性起病,可有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解离性(精神障碍)和转换性(躯体障碍)两种障碍,由于它既可有运动,感觉障碍,又可表现为类自主神经功能,意识,记忆障碍,甚至精神病性障碍,因此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本病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多样,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分离障碍临床表现为意识及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以意识狭窄,朦胧状态为多见,意识范围缩小,有的呈梦样状态或酩酊状态,意识障碍时各种防御反射始终存在,并与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关,可以有哭笑打滚,捶胸顿足,狂喊乱叫等情感暴发症状,有时呈戏剧样表现,讲话内容与内心体验有关,因此容易被人理解,这一类型起病前精神因素常很明显,尽管患者本人否认,但旁人看来,疾病的发作常有利于摆脱困境,发泄压抑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注意,或得到支持和补偿,反复发作者,往往通过回忆和联想与既往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即可发病,按照临床特点,这一类型又可区分为以下类别,DSM-Ⅲ和Ⅳ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分离性遗忘,分离性神游,多重人格,人格解体障碍及非典型分离性障碍等。

(1)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amnesia):属于心因性遗忘,患者没有头,脑外伤等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或应激性事件有关,并非由于偶然原因而想不起来,如果只限于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不能回忆,称局限型(localform)或选择性遗忘;对以往全部生活失去记忆者则称为广泛型(generalizedform)遗忘。

(2)分离性神游症(dissociativefugue):是解离性障碍的一种特殊形式,患者常在急剧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发病,突然从某一地方向另一地区游荡,往往多是从不顺心的住所出走,可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旅行;旅行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义的地方,此时患者虽然处于觉醒状态,但意识范围缩小,漫游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但日常的基本生活(如饮食起居)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如购票,乘车,问路等)依然保持;有的患者忘却了自己既往的经历,而以新的身份出现,他人看不出其言行和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或更长些时间,期间的行为相当完整,过后完全遗忘或仅能片断回忆,典型的神游极为少见。

(3)分离性木僵状态(dissociativestupor):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此时患者的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以手拨开其上眼睑,可见眼球向下转动,或紧闭其双眼;表明患者既非入睡,也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一般数十分钟即可自行醒转。

(4)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dissociativetranceandpossession):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典型的恍惚状态见于催眠,巫术或迷信活动中施术者与“鬼”,“神”进行交往之际,以及某些气功,如鹤翔桩之类,诱导的入迷状态,处于恍惚状态的人,如果其身份为神灵或已死去的人所替代,声称自己是某神或已死去的某人在说话,则称为附体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是不随意的,非己所欲的病理过程;患者的运动,姿态和言语多单调,重复,通过他人或自我暗示,可随意控制这类状态的出现或消失者,属一种与特定文化或迷信相关行为;虽呈意识分离现象,不应诊断为分离障碍。

(5)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又称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如神鬼或亡灵等附体,取代病人身份,对周围环境的觉察不充分,其注意和知觉只限于周围人和物的某些方面,且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该症为一过性精神障碍,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以两种人格交替出现者较常见,称双重人格(doublepersonality)或交替人格(alternatingpersonality);其中一种人格常居主导地位。

(6)其他分离障碍:除以上类型分离障碍外,临床上还可见到以下特殊类型:

①情感爆发(emotionaloutburst):意识障碍较轻,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哭啼,叫喊,在地上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或以头撞墙;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愤懑情绪的特点,在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即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②癔症性假性痴呆(hystericalpseudodementia):Wernicke提出的一种癔症类别,患者在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智力障碍,对甚至是最简单的问题和其自身状况不能做出正确回答,或给予近似的回答,向其提简单问题,均回答“不知道”,或借口搪塞;相反对复杂问题的回答,却能做到正确无误,给人以呆滞的印象;但无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病存在,有别于器质性或抑郁性假性痴呆。

③Ganser综合征:Ganser()描述的一组精神症状,多见于被拘禁的罪犯,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问题能正确领悟,但经常给予近似的回答,如“‘22’等于几?”,他答“3”或“5”,牛有五条腿等;叫患者划燃火柴,则将火柴梗倒过来,用没有药头的那一端擦火柴盒;叫他用钥匙开门,则把钥匙倒过来插向锁孔,给旁人以故意做作的印象或开玩笑的形象;而在有些行为方面却不能显示痴呆,并常伴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缓解后,其谓刚才似在梦中。

④童样痴呆(puerilism):比较多见,继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表现为儿童样的幼稚语言,表情和动作;患者以幼儿自居,其表情,行为,言语等精神活动都回到童年,稚气十足,且表现过分,看得出其做作色彩,装出二三岁无知孩子的样子,把周围人称呼为“叔叔”,“阿姨”,有人认为这一情况与Ganser综合征一样,同属癔症性假性痴呆中的特殊类别。

⑤癔症性精神病(hystericalpsychosis):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过3周,可突然恢复常态,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

2.转换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神经系统或躯体疾病,但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不能发现其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征,而被认为是患者不能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换(conversion),可有以下常见类型。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

①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可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痪(以下肢多见),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有肌张力增强者常固定于某种姿势,被动活动时出现明显抵抗,但不符合解剖特点,常以关节为界;要求瘫痪肢体运动时,可发现拮抗肌肉收缩,将瘫痪肢体上抬,检查者突然放手时,瘫痪肢体徐徐落下,而不与中枢性瘫痪远端重于近端,周围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的特点相符,下肢瘫痪,腿被拖着走,而不是借髋部力量先将腿甩到前面,虽走路歪斜,但会支撑,很少跌倒,下肢瘫痪者卧位时下肢活动自如,但不能站立行走,如扶之行走,则比真正器质性患者还要困难,但当患者确信旁边无人时,则行走很好,慢性病例可有肢体挛缩或呈现失用性肌萎缩,但没有提示器质性病变的肌张力及腱反射改变或阳性病理反应。

②肢体震颤(tremor),抽动(tics)和肌阵挛(myoclonus):表现为肢体粗大颤动,或不规则抽动,肌阵挛则为一群肌肉的快速抽动,类似舞蹈样动作。

③起立不能,步行不能(astasia-abasia):患者双下肢可活动,但不能站立,扶起则需人支撑,否则向一侧倾倒;也不能起步行走,或行走时双足并拢,呈雀跃状跳行。

④缄默症(mutism),失音症(aphonia):患者不用言语表达意见或回答问题,但可用书写或手势与人交谈,称缄默症,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用耳语或嘶哑的声音交谈时,则称失音症,检查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也无其他精神病症状存在。

(2)痉挛障碍(convulsion):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一阵阵抖动,或在床上翻滚,或呈角弓反张姿势,呼吸时急时停,可有揪衣服,抓头发,捶胸,咬人等动作,有的表情痛苦,双眼噙泪,但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症状缓解。

(3)抽搐大发作:发病前常有明显的心理诱因,抽搐发作无规律性,没有强直及阵挛期,常为腕关节,掌指关节屈曲,指骨间关节伸直,拇指内收,下肢伸直或全身强硬,肢体阵发性乱抖,乱动,发作可伴哭叫,呼吸呈阵发性加快,脸色略潮红,无尿失禁,不咬舌,发作时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甚至反而敏感,意识虽似不清,但可受暗示使抽搐暂停,发作后期肢体不是松弛,而大多为有力的抵抗被动运动;无病理反射,如发作后期出现阳性跖反射者,提示器质性病变,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之久,某市郊外一厂领导干部,自厂部乘车赴市区,途遇一车迎面而来,为避开对方,不幸双双翻车,病者未受伤,还参与现场指挥抢救工作,可当他再次想起当时危险情境时,突然发生全身抽搐,神志欠清,医院救治方愈,以后每当他走过出事地点就有同样的发作,只得绕道而行。

(3)各种奇特的肌张力紊乱,肌无力,舞蹈样动作,但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改变,如一青年男子,因儿子夭亡,哀伤不已,之后经常有手舞足蹈的怪异动作,有时日发数次,送医院注射一支葡萄糖酸钙溶液后即愈,以后改用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并予暗示,均迅即痊愈。

(4)听觉障碍: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失声,失语,但没有声带,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时发音正常,还能轻声耳语。

(5)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窥(tunnelvision),同心性视野缩小,单眼复视,常突然发生,也可经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癔症性失明病例,视觉诱发电位正常。

(6)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

①感觉缺失: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缺乏感觉,或为半身镇痛,或呈手套,袜套型感觉缺失,其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相一致,缺失的感觉可为痛觉,触觉,温觉,冷觉。

②感觉过敏: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特别敏感,轻微的抚摸可引起剧烈疼痛。

③感觉异常:如患者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咽喉部检查不能发现异常;称为癔症球(globuloshystericus),但应注意与茎突过长引起的茎突综合征(styloidsyndrome)鉴别,后者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照片加以证实。

(7)若有转换性痛觉,可从患者夸张的言词及表情,病变部位的弥漫,所说的语意不详,局部封闭治疗不起作用,佐以既往病史,心理因素等,予以诊断。

(8)中医所谓“卒然无音”,“气厥”,“梅核气”等所描写的症状,大多属之。

3.特殊表现形式

(1)癔症的集体发病(masshysteria):又称流行性癔症(epidemichysteria),癔症性症状通过社会接触可以影响很多人,11~15岁的女孩最易患病,多发生于常在一起生活的群体中,如学校,教堂,寺院或在公众场所,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由于对这类疾病性质不了解,常在这一群体中引起广泛的紧张,恐惧情绪;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影响下,使癔症在短期内暴发流行,这类癔症发作大多历时短暂,表现形式相似,常见症状包括抽搐发作,坚信食物中毒,头痛,喉痛,腹痛,眩晕及乏力等,例如在学校内,为学生集体注射预防疫苗,当一学生偶由于紧张,害怕等出现癔症症状时,周围学生目睹其发病情况,由于对注射疫苗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也受到影响,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在此基础上,由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很多学生会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称为流行性癔症或癔症集体发作,诱发癔症集体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能够导致团体成员产生恐惧,焦虑的因素,如考试,不受欢迎的老师或领导,家庭与学校之间文化上的差异等,而迷信,灾难,战争,社会变迁等也往往能直接引发癔症集体发作,对个体来说,平时较为体弱,神经质,情绪不稳定,易产生消极情绪,应对能力差而依赖性强者更易在癔症流行中表现出症状,将患者,特别是初发病例,一一隔离起来,给予对症处理,流行即可迅速控制,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月经期,以及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者,较易发病,在教堂内祷告,集体练习某些气功(如鹤翔桩),或在恐缩症流行地区或期间,形成的神秘气氛往往为癔症的流行提供条件。

(2)赔偿神经症(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在询问病史或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不恰当的提示,可使患者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和体征。   

再次,在接触病人和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对症状过分   

1.心理治疗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暗示疗法:是消除转换障碍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患者迫切要求治疗者,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或按摩,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①觉醒时暗示:治疗开始时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结果;然后用简短、明确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即将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帮助下,失去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使患者对治疗产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的治愈要求。对有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可选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推注,或用感应电刺激患病部位,同时配合语言、按摩和被动运动,鼓励患者运用其功能;随即用语言强化,使患者相信在治疗的帮助下,失去的功能正在恢复……已经完全恢复;并进一步鼓励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活动。   

②催眠暗示:治疗开始前先进行催眠感受性检验,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可选择其中1~2种以确定患者是否适于语言催眠,例如让患者双足并立,背向医生,头部后仰,医生以手托其枕部,然后告诉患者,手拿开后,他应会向后跌倒。如果患者在医生的手拿开后立即向后倾倒,即表示患者具有一定催眠感受性,可选用语言催眠,在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治疗。如果患者催眠感受性不强,或医生对语言催眠缺乏经验,则可选用2.5%硫喷妥钠(sodiumpentothal)或异戊巴比妥钠(sodiumamytal)10~20ml缓慢静脉注射,使患者进入轻度意识模糊状态,然后按上述觉醒时暗示的方法,用语言进行暗示或配合电刺激、按摩、被动运动等方式进行暗示。   

(2)催眠疗法:除用于增强暗示感受性,消除转换症状外,尚可用以治疗分离性遗忘症、多重人格、缄默症、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使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情绪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疗法(catharsis)。对情绪障碍突出的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3)解释性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适用于除癔症性精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种类型。

折叠

赞赏

长按







































白殿疯不怎么白了
白癜风医院那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bjbw.com/kjschl/18729.html

------分隔线----------------------------